去年下半年,房地产行业处于至暗时刻。
房企销售难、回款难、融资难,不少房企直接“躺平”。
今年3月,迎来了行业有史以来最惨的年报季。近30家房企宣布,暂时交不出2021年的“成绩单”。
如期发布年报的房企,多数也难逃盈利能力下滑的命运。
连一贯经营稳健的万科,归母净利润也同比下降45.7%,近乎腰斩。
黑铁时代,房企如何保住利润,保住现金流,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。
我们整理了房企2021年财报和业绩会上大佬们的观点,对龙头房企的经营策略和趋势进行总结,供大家参考借鉴。
一、房地产市场判断:小阳春推迟至5-6月
2022年度,房地产市场整体依旧低迷,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大幅降低47%。
即使是头部房企,销售额下滑幅度也不小。今年1-3月,碧桂园、万科、保利权益销售额分列行业前三,同比下滑分别为28.7%、41.8%和32.1%。
不过,最近政策利好不断释放,行业开始逐步恢复信心。房企大佬们普遍对房地产市场充满信心!
行业普遍观点为:今年楼市整体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,上半年市场会有复苏,下半年会逐渐企稳回升。
碧桂园副总裁程光煜称,随着一些城市的政策、市场基本面、供求关系改善,整体市场会呈现前低后高、逐渐企稳的过程。
龙湖CEO陈序平表示,1月份以来,上海、北京、杭州、成都核心区、南京等高能级城市,已经明显感觉到市场的回暖。
旭辉CEO林中认为,2022年市场是前低后高,3月份已经开始复苏了,全国小阳春推迟至5-6月份。
不过,全国市场火爆的情形难以再现,市场会出现分化。
龙湖陈序平表示,有些低能级的城市,市场还在持续下行,预计在今年还是很难恢复。
旭辉林中认为,今年市场表现会呈现这样的特点:一线好、二线稳、三四线压力大。
中海CEO张智超认为,今年市场容量会下降,但市场出现分化,一二线和强三线城市将是主战场。
对房企来说,根据市场变化确定自身销售节奏,加强营销能力,变得尤为重要。
1-2月市场信心低、返乡叠加疫情因素,龙湖基本没有推出新盘,3月之后才会集中推盘。
华润置地会根据具体市场情况细致调整,二三季度可能会推出大量新项目入市。
碧桂园将用“精准供货”来提高货量的利用效率,使去化率从去年67%进一步提升到70-75%。
二、房企城市布局:招商五好城市,绿城新增货值近80%聚焦一二线
过去,不少房企重仓三四线城市,通过高周转实现规模扩张,一匹匹“黑马”涌现。
随着棚改红利消失,三四线楼市降温,风险越来越大。尤其是2021年以来,政策调控加码,预售资金监管趋严,曾经的“黑马”房企纷纷倒下。
过去,碧桂园倾向获取低成本地块进行快周转,提高资金年回报率。2021年,碧桂园68%的销售贡献来自于三四线城市。
近两年,碧桂园逐渐采取均衡布局策略,以对冲风险。
碧桂园程光煜表示,未来将适度地提高市场能级,主要思路是布局经济、人口吸附能力更强的城市群和都市圈。
程光煜称,碧桂园一直追求的是好的年化回报,一二线和三四线能够各取所长。
如今,布局主流城市是各大房企的普遍共识。高能级城市去化快,更有利于实现销售规模的稳定。
龙湖预判低能级城市在今年整个市场很难恢复,未来将继续聚焦高能级城市。
绿城坚持核心城市、核心板块的投资策略。近几年,绿城超过70%以上的新增货值布局在一二线核心板块,2022年争取该比例超过80%。
图表1:2021年绿城新增土储主要分部情况(按新增货值)
数据来源:绿城年报,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
越秀地产未来拿地也会倾向于选择产业基础好,有住房改善需求、居住需求、安全边际高的城市。
招商蛇口首选“五好城市”:市场好、利润确定性强、团队强、回款佳、存销比低的城市。
三、房企投资标准:万科集中管控投资,旭辉林中拿错一块地罚1000万
如今,房地产行业已步入高门槛、低利润、高风险、低容错时代。
买错一块地,少则亏一两亿,多则亏几十亿,一不小心就损失全年利润。
过往投资上的冒进使得万科大规模计提减值,2021年全年新增存货减值31.2亿,影响净利润21.4亿元。
图表2:2017-2021年万科存货跌价准备及占比
数据来源:万科年报,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
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,万科开始对投资进行集中管控,提高投资要求,包括项目盈利水平、团队操作能力、投后管理等,以提高利润。
华润置地内部对项目回报要求是控制在税后利润率12%左右。无论是二级市场招拍挂还是收并购,必须要回报达标。
针对2022年的土地获取,招商蛇口表示,宁可不拿,也不要拿错,并设置了多项指标把关,严格筛选参拍城市及参拍地块。
在旭辉,总经理拿错一块地就下岗!
旭辉投资表决会,投委会通过,董事长林中可以投一票否决;但林中不能投一票赞成,这也是为了限制老板头脑发热。
2022年,林中给自己下了个“套”:2022年开始,如果林中买错一块地,罚林中1000万。
对于收并购,房企整体态度上还是偏谨慎。
郁亮表示,万科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才会留意收并购机会。
招商蛇口、华润置地和中海等大型央企都积极关注并购机会,并开始陆续接洽接、谈判一些项目,不过会特别关注收并购的风险防范,对回报率的要求也很高。
越秀地产也有收并购计划。董事长林昭远表示,资金不是问题,关键是要有合适的项目。
碧桂园程光煜表示,未来会加大收并购力度。但碧桂园目前的收并购主要还是针对现有项目或者合作项目。
四、房企土储策略:旭辉土储开发周期小于2年
过去,土储规模决定了销售增长的可持续性。房企有3-4年的土储才相对安全。
如今,行业增速放缓,地价也难上涨。对房企而言,土储即负债,囤地越多,持有成本越高,风险也越大。
不少房企已经开始主动控制土储规模,不盲目囤地,以销定投。
旭辉提出“轻土储”战略,即总土储规模控制在2年的开发周期内。
截至2021年底,旭辉共有土地储备5250万平方米,自2017年以来首次出现总土储规模下滑。
图表3:2017-2021年旭辉土储情况(亿元)
数据来源:旭辉年报,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
目前旭辉的货值储备仍可满足3年左右的开发,较为充足。预计短期内还会进一步下降。
去年,旭辉内部甚至设想过将储销比降至1.5。这样可以省下几百甚至上千亿,负债率进一步下降,公司财务状况更加健康,抗风险能力更强。
在库存管理方面,旭辉还提出了零库存,并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将现房库存从80亿降至60亿。
在10强房企中,万科是最早奉行“低土储”的企业。从2014年开始,万科土储去化周期就基本在2年多。低土储战略,保证了万科的敏捷运营。
2021年下半年以来,多数房企面临流动性压力,纷纷进行战略收缩,控制土储规模。
未来,房企投资会更加理性,进一步控制土储规模,减少资金沉淀。
五、房企内部考核:碧桂园以可动用资金作为考核目标
近年来,融资环境持续收紧,房企对销售回款的依赖度提高。
2021年,房地产“雷声”不断,多地预售资金监管趋严,房企可动用回款普遍减少30%左右,现金流受到较大影响。
在此背景下,房企对资金与回款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碧桂园2021年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5022亿元,权益回款率连续6年超过90%。
2022年碧桂园内部调整了考核目标:以可动用资金作为考核目标。
碧桂园从2018年开始就不对外公布销售目标,2019年开始以回款现金流为行政考核标准。
莫斌指出,市场上行时以“销售额”作为考核目标,市场平稳期,以“现金流回款”作为考核目标,现在市场下行,以“可动用资金”作为考核目标。
龙湖始终强调“有回款的签约”,回款率一直保持在90%以上。
截至2021年底,龙湖现金短债比为6.1倍。就算扣除预售监管资金,现金短债比仍高达3.88倍,留有充足的资金安全垫。
郁亮表示,万科更看重“回款”,只有获得回款才是真正的销售。2021年万科还提出了95%的回款率目标。
旭辉2021年的回款金额为2403亿元,同比增长了20%;销售回款率超过了95%,相比于2019年和2020年的92%继续提升。
2022年旭辉没有提出明确的销售目标,内部评价和考核也从追求规模全面转向权益销售、权益利润和权益回款。
六、房企融资策略:龙湖长短债比高达12.2倍,万科缩表适配
在最近一轮调控中,“短债长投”的快周转房企无一例外地倒下了。
在行业下行期,快周转难以为继,“短债长投”的风险巨大。
随着行业规模见顶,开发业务利润下降是大势所趋。房企要穿越周期发展,必须优化债务结构,将融资成本降下来。
龙湖2021年的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至4.1%,足以媲美国央企。
在债务结构上,龙湖堪称行业的“天花板”。
2021年,龙湖一年以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占比进一步压缩至7.6%,长短债比高达12.2倍。
图表4:龙湖有息负债结构及融资成本
数据来源:通联数据,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
在多数房企加杠杆扩张之时,龙湖预判到了风险,主动降速,始终严守财务纪律,不断优化债务结构。随之而来的是信用评级不断提升,融资成本持续走低。
截至2022年3月,龙湖依然是唯一获得境内外全投资级评级的民营房企。
2021年12月,龙湖发行10亿元中期票据,期限长达15年。而同期发债的招商、保利、金地等央国企,债券期限为3-5年之间。
旭辉要将经营模式从过去纯住宅开发转向“开发+资产运营”。
林中表示,旭辉一直用长债置换短债,及时归还短期负债。旭辉目前的短债占比为16%,今年年底还会下降至12%。
为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,旭辉将提升评级作为公司关键战略之一,未来目标是要变成“投资级”企业。
万科总裁祝九胜表示,在缩表的过程中,要做更好的适配,控制好长短债的结构,不同资金来源的结构,债期的结构。如果融资成本高,对业务的发展就不利。对于经营性业务要找到更多的一手钱、更多长钱、更多有耐性的钱。
七、合作策略:碧桂园收购65个合作项目,美的权益比提升至75%
近日,某知名房企被金融机构质疑表外负债过高、潜在风险大,评级遭下调,股价一度超跌50%。
近年来,合作开发早已是房企常态化的生存模式。在规模诉求下,房企为降低高负债、高杠杆带来的风险,普遍通过合作开发分担风险。
由于存在明股实债,不少房企出现少数股东权益增长过快、增收不增利的“后遗症”。
伴随着越来越多房企暴雷,合作方所带来的风险受到高度关注。当合作方出现资金风险,为保证项目正常运转,房企不得不收购合作方股权,现金流压力骤增。
从去年四季度至今,碧桂园接触了10多个合作方的80多个项目,已完成35个项目收并购,还敲定另外30个项目。
美的置业也频繁接盘合作项目股权,从去年第四季度至今,已完成13个项目的股权收购。
随着合作风险越来越大,越来越多房企主动提升权益比,追求有质量的增长。
2022年开始,龙湖改用权益口径披露销售额,以提高对权益和利润的重视度。
招商蛇口2022年拿地权益比将提升10个百分点至60%。
美的置业表示,未来会把权益比提高到75%以上,减少合作,控制“1+1不能大于2”的合作,慎重选择合作对象。
旭辉也开始关注权益销售额的“含金量”,2022年要保持权益销售额的稳定,未来大幅提高权益销售额比重。
为降低风险,旭辉还对合作方进行分类管理,包括战略合作方、长期合作方和一般合作方,占比分别为35%、56%和9%。
新城对合作方严格管控,类似于银行名单,将合作方分成白名单、灰名单、黑名单进行管理,选取合作方时严控灰名单,禁止黑名单。
八、转型代建:绿城代建贡献1/4业绩,中原建业利润率高达60%
随着行业规模见顶,开发业务盈利水平持续下降,地产“去杠杆”持续,房企转型升级迫在眉睫。
当下,地方国企、城投公司拿地激增,信托接盘项目股权,但并不善于项目开发建设。在投资何开发相分离的必然趋势下,代建业务有望迎来新的风口。
由于不受“三道红线”和集中供地等调控政策影响,代建业务增长速度相对更快。
2021年,绿城通过代建获取的销售金额达843亿元,同比增长13%,占总合同销售金额的24%,代建已撑起业绩“半边天”。
在轻资产模式下,代建公司无需大量资金投入,仅输出管理和品牌,不仅负债水平低,利润率也远高于传统开发业务。
中原建业近3年平均净利润率高达60.2%。对比之下,茅台净利率才52%。
图表5:代建业务特征
来源:网络公开图
2022年1月,万科低调宣布成立了深圳安居建业,为政府提供保障房代建。
传言碧桂园在内部年度会上,公司高层也重点提到了代建。
总 结
黑铁时代,行业发展逻辑已发生转变。
房企比拼的不再是速度,更非规模,而是质量。
房企唯有扎稳脚跟,经营稳健,方能迎来发展机遇。
请您正确填写联系信息,我们将通过电话与您联系,为您提供产品演示服务。
需求产品(可多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