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周期新标杆研究:看绿城地产运营力如何V型反弹

日期:2020-01-06 01:23:28 来源:姜皓天

恰逢25周年生日之际,绿城用两个2000亿的业绩大礼包,为自己庆生。

销售方面,全年合同销售额跨过2000亿大关,正式迈入2000亿阵营。

拿地方面,全年新拓货值超2000亿,完成重点城市群的战略布局,有力支撑2020年的销售额。

种种迹象表明,绿城的经营状态已经开始了V型反弹,正如它的股票2019年的走势一样,反弹之后再创新高。

尽管前几年的失重状态,让绿城的投资与运营节奏完全打乱,2019上半年错失销售窗口期,结转收入仍未调整到位。

在投资者和行业人士的眼里,绿城中国仍然是那家产品极致、运营失衡的房企。

但是,董事会治理模式下的决策层调整落下大幕,经营管理者更多精力聚焦在业务和管理的核心上,年底终于交上令人满意的答卷。

深入观察发现,绿城上半年的销售业绩已经发生可喜的变化。

本来预期上半年的业绩只能完成年度的24%,实际超额完成1/3还多;高品质产品的项目周转能力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,如今也实现了 5个月开工、9个月开盘;同期,费效管控也提升了11.5%,扩大了赢利空间。

正如绿城董事会主席张亚东所说,绿城既是一个特长生,也是一个偏科生,运营是短板。

那么,这些新成绩的背后,绿城的运营管理做了哪些部署和调整?

如何快速构建与当下发展战略相匹配的运营力体系?

这些积极状态还能保持多久,能否支撑重回有品质的top10的战略目标?

近日,我们与绿城中国运营管理中心运营负责人交流了近四个小时,绿城对于未来的自信与执着如春风拂面。

经过一年多的梳理和重构,绿城运营力已经开始发生蝶变。

我们从规模、产品、杠杆、周转速度、利润这个四个影响房地产运营成果的要素逐步深入分析。

做大规模:投销比超过1,全周期投资

张亚东曾对于绿城2019年一季度业绩下滑的原因表示:“我们最痛苦,因为没有货卖。没有货就没有营销、没有回款,也就没有投资。根本的原因是手上没有项目,这是投资拿地问题,投资管理也是绿城中国的短板。”

2015年和2016年绿城拿地不多,因为过往的投资不理想,导致绿城在2019年上半年没有货卖。结转断档,也导致营收下滑。

如何精准投资?在投资端,绿城从投资方向、拿地标准、投资力度和节奏,四个方向进行了专项治理。

1、投资方向:聚焦核心城市群

以前是机会性拿地,现在是战略性拿地。

新获取项目近八成集中在一、二线城市,补仓了杭州、北京、广州、成都、重庆、郑州等全国性和区域中心城市,成功实现核心城市圈布局的战略换仓, 抗风险能力加强。

目前,绿城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总可售货值占比提高到72%左右。 

2、投资力度:投销比超过1,寒冬期的进取派

绿城买地也是按照同行普遍采用的量入为出的原则,根据年销售额的比例进行控制。不过,绿城的投资略微进取。

2018年下半年开始,开发商普遍收缩投资节奏,拿地货值往往不足当年销售额的50%。例如,万科2019年上半年拿地货值1612亿,而销售额是3349亿,新增货值就不到销售额的一半。

但是,绿城新增货值往往会超过当年销售额。2018年,绿城新增37宗地块,预计可售金额1276亿元。剔除代建项目,当年全口径销售额为1154亿。粗略计算,拿地货值超过销售额10%,从而有效保障供销平衡。

再看2019年,绿城新获79幅地块,预计新增可售金额约2100亿元,同期销售1465亿(不含代建)。投销比达到1.43。

在房企融资严控,房企拿地普遍冰冻的2019年,绿城的拿地可谓非常进取,具有很强的抄底特征。


这完全打破了前几年投资失速的窘境,并表现出一定程度上弯道超车的心态。绿城土储货值超过5000亿,已经回归到土地保障倍数3.5倍的合理水平。

投资状态的回归得益于金融机构提供的2384亿元授信额度,以及平均为5.4%利息成本的优秀水平。

3、投资节奏:全周期拿地、有品质增长

在投资方向与投资力度掌控的前提下,节奏和质量成为影响投资成败的核心要素。

在节奏方面,绿城强调全年拿地整体货值能够覆盖与销售额,但是不追求绝对数值关系。机会好就多拿一点,机会差就少拿一点。

全年来看,投资也更均衡。好的月份多投点,差的月份少投点,无非是在波峰和波谷之间不均衡调整。同时通过猎地计划,进行多元化拿地,降低投资成本。除了传统招拍挂之外,加大小镇类、TOD类、城市更新类投资比重。

而在投资质量的指标上,一方面控制地货比50%以下。全年,公司新增地块总成交金额约901亿元,预计新增可售金额约2100亿元,地货比在41%左右。

另一方面,严格框守利润型、现金流型和均衡型项目相应的收益率与周转指标,从而保证运营效率。
同时,投前、投后更加紧密互动,通过启动会、全景会,夯实经营指标,确保投资目标的有效承接、实现。

产品体系:从塔尖客群向下覆盖

绿城如何从特长生向优等生转变?如何既保持特长优势,又能把短板补得起来?

“由于限价,绿城的溢价能力体现不出来,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压力。所以我们内部练功,对产品的体系、产品的效益加大力度。”张亚东曾说。

绿城开发运营核心发力点在于产品策略调整、开发运营标准梳理、风控体系建设。

1、前提条件:品质是红线,要确保产品品质第一品级、客户满意度第一身位的传统优势

绿城人清醒的知道,在战略大转型大调整的过程中,千万不能丢了吃饭的看家本事。

绿城通过设计和质量委员会,集合专家、管理者和工作团队,持续锻造绿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。

创始人宋卫平担任规划设计委员会名誉主席,评审战略级产品的方案,例如杭州下沙、广州南沙等重点项目还是要亲自过审。
通过底线管理,对代建项目和合作项目,一票否决可能伤害品牌和引发群诉的策略和方案。

2、产品策略调整:产品线下沉,从“三高”向“三优”转变

以前绿城的产品有明显的“三高”特点,品质高、成本高、售价高;现在,从运营的角度,要向“三优”转变,品质优、成本优、性价优。

要做全面发展的优等生,其中有一项就是加强产品的适配性,提高新进城市去化率。
采取产品线下沉的策略,有利于扩大产品覆盖面。高品质豪宅产品向改善需求覆盖,往往具有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之感。这会给企业扩张和运营提速,带来更多的势能。

以前一个城市能够买得起绿城房子的人群大约只有5%,而现在绿城产品要与20%乃至更多的人有关系。例如深受年轻人喜欢的杭州杨柳郡项目这样的“young”系列产品。

绿城的产品结构已经在发生变化,调整为“2-6-2”结构。具体来说,20%是高端项目,60%是标准化的项目,剩余的20%是保障房类的项目。标准化的短平快项目,开工时间(领取施工证)可以缩短至4-5个月,在同等档次和品质的项目中已经达到较为合理的水平。

3、产品系列化、标准化梳理

2019年上半年,绿城对产品谱系进行梳理,完成8大产品系列、22个产品品类、22种产品风格的产品体系搭建,并积极开展标准化、科技化、产业化、环保化的“四化”工作,推动成熟产品在新项目的快速落地。

难能可贵的是,绿城对产品的复盘和内省。目前,运营团队正在进行“四大名著”反思研究(杭州杨柳郡、留香园、桃李春风、江南里),对历史上较为成功的4个经典项目进行经营、运营、营造等视角的全面复盘和总结。

4、开发运营:设计、定位、营造、营销、交付全链条提速协同

提升开发全链条的效率,与爱德数智合作逐步完成了设计、投资、跟投等线上管理优化工作,数字化系统逐步上线运行。

灵动杠杆:净资产负债率58.6%,远低于行业均值

绿城品牌价值和企业征信潜力逐步释放,财务杠杆提升力度较为稳健。

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底,绿城中国有息负债达到814亿元,较2017年增加了41.2%;净资产负债率为55.3%,较去年同期的46.4%有所上升。

截至2019年6月30日,公司净资产负债率为58.6%,负债率进一步提升。但远低于80%的行业均值。其杠杆水平,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。

银行存款及现金为482.32亿元,为一年内到期借款余额的2.69倍。现金充裕,能覆盖到期债务,保障公司稳健运营。
总借贷加权平均利息成本为5.4%,与2018年持平。处在行业同等规模的较低水平。

提质增效:产品主义下的运营提速提效

绿城最令人褒奖的是“产品情怀”,但周转效率偏低的非市场化、竞争力的运营节奏,最终让绿城陷入了资本的困局。

但这种“慢”状态一去不返。

近期,绿城的运营能力逐渐提升,新获取项目从拿地到施工证5.3个月、拿地至开盘9.8个月,拿地至股东回正16个月。与理想的目标和周期是“5912”已经比较接近。

2019年上半年,绿城中国的整体销售金额去化率为61%,新增房源去化率达77%、销售金额回款率为88%,均处在行业中上水平。

随着周转速度和赢利能力的逐步回升,绿城也于年内正式推出跟投制度。
自2019年1月《绿城中国共赢机制》实施以来,项目跟投数量达100余个,激发了管理层及员工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,运营效率提升显著。


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,在2019年房企权益销售净利润增长率排名中,绿城高居第2位,增长率达到40%,成为新周期下运营提速增效的一匹黑马。

盈利能力:“双控”成效显著

谈及绿城产品价格及溢价能力,张亚东在2019年中期业绩会上直言:取得好的利润是绿城最拿手的本领,绿城产品的溢价能力是最强的。

净资产收益率是绿城提升经营效益又一个发力点。未来将以利润总额的提升作为运营考核方向。
通过项目群的管控,促进业务融合,上半年绿城人均效能提升11.5%,“双控”(控人控费)成效显著。

绿城大运营:支撑重返行业top10地位的公司战略

经过一系列的优化调整,绿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运营节奏。

从下半年开始,绿城运营团队开始构思如何将大运营体系“绿城AI”落到实处,如何把运营管理能力提升到行业一流水平。

其实,“绿城AI”不仅仅是一个科技平台,更是新周期下绿城运营力重塑的一个行动代号。

AI原是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的英文缩写,但绿城中国运营管理中心却赋予了它新的内涵。

A是指Aim Achieved,即“目标达成”。“A”就是要向上支撑公司有品质地重回行业top10的公司战略,年内支撑2000亿的销售规模,中期支撑5000亿的运营规模;同时,着力提升归母净利润、净利率、周转效率等核心经营管理目标。

I是指 Information Interaction,即“信息对称”。I” 就是要横向共享协同、纵向充分打通,大运营视角下弯道超车,提升全周期、全视角、全要素下的运营能力和经营能力。

这应该是绿城对地产大运营深刻理解的形象阐释。其背后,就是绿城中国管理变革、经营进化的一场风暴。



相较其他房企的大运营体系,“绿城AI”的突出特点可概括为:“源于战略视角、启于价值创造、根于价值实现、精于智造思维、优于流程再造”。

聚焦“top10-”(即top10中的标杆),从“精准投资、高效运营、团队到位、资金到位、机制到位、工具数字化、风控流程化、业务流程化”等8个维度、4个层面有效协同、高效互动,致力于实现经营更智慧、管理更智能。

在经营策略上,绿城采取了稳健进取的策略。基于市场、政策等方面的宏观背景,及市场占有率、规模增速方面的预测,绿城每年综合增长率将维持在TOP10的平均水位。

在战术层,靠投资和运营双轮驱动,把短板打造成长板。
1、投资:确定投资方向、拿地标准、投资力度和节奏。

2、运营:产品策略调整、开发运营标准梳理、风控体系建设。

3、标准:不仅建立项目运营标准卡位,更梳理出公司层面的经营健康评价标准。

大运营的核心职能之一,就是掌控运营与投资的节奏与协同关系。上行期,发挥投资的火车头带动作用,运营跟着爬坡。但是,下行期放任投资自由跑,就会出现投资隐患、供销结断档的风险。

所以,行业上升期,大运营重点管规模提速度,投资精准覆盖,货如轮转,全驱加速。行业下行期,大运营重点管风险提利润,投资风险要控住,品质为先,精细运营促利润。

在资源保障层,靠资金+团队+机制,三驾马车协同并进。

在管理支撑层面,风控体系+业务流程+数字化工具,提供协同和赋能。


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数字化工具,核心解决如何让业务和管理透过经营指标直指战略目标,如何让运营穿起一条主线为各部门互动协同提供动能。

至此,绿城大运营管理体系清晰浮现出,“线下+线上”双轮驱动的落地策略。并选择数智经营领域的领先企业爱德数智来提供助力。

经营评价:187个指标维度构建公司经营健康评价体系

不仅如此,作为大运营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,绿城正在建立一套公司经营健康评价体系,全面监控经营的质量,把很多问题消灭在源头和前端。

过与行业TOP5的领先企业的对标,这套标准体系已经具备较高的起点。预计体系成型之后,无论是业务标准、管理标准、还是公司经营健康评价体系,已经触及行业第一梯队的管理水平。

通过3大业务标准、5大管理标准、8个管理场景,对运营管理指标体系进行了全面构建。

公司经营健康评价包含4个大类、14个小类、187个指标维度。

总结

从2014年-2019年,过去6年绿城经历一系列的波动与沉淀,终于稳定下来,并试图找到弯道超车的方向和路径。

目前来看,绿城经过一系列的运营变革,思路更加清晰,逻辑更有体系,执行更加实效。

考虑到企业内外和行业内外新的形势变化,绿城已在提前谋划《绿城中国2025战略规划》,并把绿城大运营体系作为战略落地的核心抓手之一。

从2020-2025年,新的6年时间。我们相信,随着“绿城AI”大运营体系的实施与成熟,绿城将呈现更加蓬勃稳健的状态。

Copyright © 深圳市爱德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粤ICP备07076347号
免费预约爱德产品演示
立即预约

关注“爱德研究院”

每天学一点不动产经营干货小知识

Copyright © 2021深圳市爱德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备案号:粤ICP备07076347号

免费预约演示

我们将通过电话与您联系,为您提供产品演示服务。

免费预约演示

请您正确填写联系信息,我们将通过电话与您联系,为您提供产品演示服务。

需求产品(可多选)

数智化运营管理
数智化业务管理
数据中台
*请阅读 《爱德数智服务法律声明及隐私政策》,我们不会将您的信息分享、售卖或交换给任何第三方公司作为销售推广之用。

预约演示

在线沟通

电话咨询

400-1123-968

关注微信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