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某央企为第一批上海集中拍地筹集了超过1300亿元的资金,土拍市场开始躁动起来。
“土地集中供应”新政出台后,22个核心城市的土拍细则时刻牵动房企神经。
据悉,长三角区域杭州、南京和苏州等城市的首批土地将在4月挂牌。上海首批宅地将于4月预公告,5月底集中挂牌。
目前公布“土地集中供应”新政细则的城市较少,本文以走在前列的上海为例,具体剖析一下上海土拍市场的最新玩法,给各梯队房企一些参考。
一、推行招挂复合制度,龙头房企有“先天”优势
此次上海为了做好第一批集中供地,在竞拍环节保留部分此前土地招挂复合制度。
根据招挂复合制度,若通过资格审查的投标人超过6人,地块采用招标方式出让,并根据房企的经济实力、技术资质、项目经验进行综合评分,排序确定顺位;若投标人小于6人,则直接竞价。
按照上海招挂复合出让方式,政府部门对房企按“135分制”打分,经济实力32分,技术资质17分,项目经验41分,受让管理45分。
其中,“受让管理”指标规定房企每成交一幅宅地,相应减扣15分,45分扣完为止。
对于中海、保利、华润等总分120分以上的大型央企,在3次扣完“受让管理”45分后,大约维持在75分以上,仍有很大机会挤进一次性报价环节。
因此,实力雄厚的龙头民企以及大型央企,在上海市场起码有3块宅地的“先天”优势。中小房企更多需要采取联合结盟策略,寻找机会。
二、不再价高者得,中小房企迎来“平等”机会
目前拍地规则最值得关注的变数是,地块溢价率超过10%触及熔断机制,将转为一次性报价,报价最接近平均价的房企胜出,不再价高者得。
由于上海或将竞拍规则调整为一次性报价、接近平均价获胜的“投标”模式。这样一来,房企通过经济实力进入竞拍环节只是获地的门槛,最后还要看房企报价策略。
因此,只要中小房企挤进一次报价环节,就会迎来“平等”机会。
不过中小房企自身实力薄弱,更多需要采取结盟的方式才有机会进入竞拍环节。
目前,中小房企结盟可以采取新增第四层股权架构,引入合作方的模式。
比如,A公司用全资子公司B拿地后,成立项目公司C;为了方便引入合作方,在A公司和B公司之间增设D公司,形成A控股D、D控股B、B控股项目公司C的四层股权构架。
然后将D公司作为引入合作方的平台公司,既可以只用一家公司的名额去拿地,减扣分数,又达到引入合作方的目的。
三、拿地资金缴纳有变,房企投融计划需调整
按照上海拍地要求,房企参与拍地前需向土地部门申报自有资金情况。在竞拍阶段,房企的报价不允许超过申报自有资金的数额。
这部分资金在交易前进入监管的保密账户,直到竞拍现场公证处才能看到。并且,上海土地竞买保证金一般按起始价20%缴纳,房企一次竞拍可能就要拿出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保证金。
“土地集中供应”新政出台后,房企对应的拿地资金缴纳时间集中,同时间段高额的保证金和土地出让金会导致资金压力较大,投融计划相对之前都需做较大调整。
投资拿地方面,假设某房企年度土拍投资额计划为1000亿,土拍新政前,上下半年投资分配为6:4;土拍新政后,假设拍地时间为3、6、9月,这三个月投资额占60%,则企业的土地投资计划将大概进行如下调整。
房企土地投资计划发生变化,融资计划也应当随之调整。
首先,增加前端拿地融资。由于同一个时间需要支付大量土地款,资金峰值将明显加大,房企除了自有资金,更需要增加前端拿地融资,来缓解拍地月大量土地支付款压力。
其次,在投资节点前保证融资款提前到帐。由于拍地月份需要提前交纳大量保证金和锁定申报自有资金,因此在支付节点前需要提前安排好融资款,尽量保证在拍地前一月融资到账。
最后,融资还款尽量错峰支付。在签订融资合同时,融资还款时间尽量做到错峰支付,不要让还款资金在某一时间段过于集中。
小结
“土地集中供应”新政后,房企在竞拍月份要缴纳大量的保证金和同时段支付巨额土地出让金,这无疑对房企现金流匹配能力和融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从上海土拍市场最新玩法也可以看出,新政对房企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。尤其是一些融资能力不够强的房企,想获得优质土地将更加困难。
目前来看,现金流及融资能力仍是大多数房企共同面对的大难题。
龙头房企想要扩大投资规模,筹集和高效调配资金是关键;而中小房企面对“土地集中供应”,结盟联合拿地是破局之策。
请您正确填写联系信息,我们将通过电话与您联系,为您提供产品演示服务。
需求产品(可多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