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上海深圳杭州11月楼市现回暖苗头,市场底还要熬多久?

日期:2021-12-01 11:28:32 来源:宏观研究组


1638338214558879.jpg


有句话说:中国害怕美国股市,美国害怕中国楼市。


11月,美联储在每年两次的《金融稳定报告》中发出警告: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脆弱态势可能会蔓延到美国!

但在美联储唱衰中国楼市之际,美国高盛集团却反其道而行之,疯狂“抄底”,大举买入中国房地产债券。

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,应该信谁的?

据说,高盛是最了解中国的外资投行,吃尽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红利。

1638329952999433.jpg


随着近期吹起的一些行业“暖风”,高盛似乎又赌赢了。

而在业内人士看来,高盛可能只是抄在了“政策底”,市场底 “八字还差一撇”。

真正的市场底可能要到明年一季度,并且持续6个月至1年,甚至更久…….




一、楼市风向标已止跌回暖



1. 北京:11月成交上升,但仍可能底部徘徊3-4个月 


截至11月29日,北京市二手住宅累计网签量为10946套,预计11月全月可达11000万套。考虑到10月国庆假期和疫情反复导致的下跌,实际环比增长应该小于18%。


图表1:北京市2021年1-11月二手住宅成交套数

1638330054476965.jpg

资料来源:北京市住建委、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。


就北京而言,信贷放松被认为是成交增加的最主要原因,但程度有限,房贷仍处于积压状态,远没有恢复往年同期水平。

北京二手房市场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是月成交量1.5万套,略微上涨的成交量也很难带动11、12月成交突破这个值,市场仍还在底部徘徊。

如果信贷利好持续释放,政策环境持续宽松,市场需要3-4个月才能消化之前积压的贷款,预计明年一季度才能有所缓和。 


2. 上海:10月已止跌,预计还需2个月恢复期 


10月,上海二手房成交量达到1.1万套,环比9月增长9%。200万元至400万元的刚需型房源成交活跃。成交均价环比上月持平。

进入11月,上海地区银行按揭贷款有所松动。

一是放款时间恢复正常了,很多之前申请的贷款陆续下放。

二是相比于此前几个月额度紧张甚至没有额度情形,目前银行给出了相对充足的额度,基本只要申请,即可按照正常流程审核放款,市场上反映银行给出的按揭额度原来只有几百万的,现在有几千万。

10月份的成交量相当于月成交量参考值1.8万套的60%左右,若政策环境持续利好,则预计再过2个月就可以走出底部。


图表2:上海市2021年1-11月二手住宅成交套数

1638330103180225.jpg

资料来源:上海市房管局、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。


3. 深圳:11月环比增长56%,全国带动效应可期


拿楼市风向标深圳来说,11月份的二手房成交量已经开始回暖了。

11月前五日就成交了609套,平均每天有120套。

本月17号,深圳的二手住宅成交量就超过了10月份的1605套,之后的成交就是环比的增长了,保守估计能达到2500套,相当于环比增长56%!

对比之前国庆期间成交才4套、月均才成交一千多套的“冷若冰霜”,当前的成交形势可谓“振奋人心”。


图表3:深圳市2021年1-11月二手房成交套数

1638330142217607.jpg

资料来源:深圳市房地产信息网、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。



深圳对信贷是极其敏感的,信贷放松后,效果很明显,成交速度明显加快。


楼市风向标深圳市场的转向,可能意味着全国房地产市场也即将迎来底部。



4. 杭州:降地价、提限价,11月成交回暖35%


11月20日,杭州第三批集中出让地块正式挂牌,溢价率从15%下降至10%;13个板块新房限价上调,最高的涨2000元/平;此外,取消“竞品质”,改为“定品质”,即由政府规定品质要求,房企承诺按要求建设;公租房比例从13%下调至8%。

看来,杭州为了保品质要给开发商让利。

通常,让利方式则要么是降地价,要么是提高新房限价,杭州则“三管齐下”。 

得益于全国调控大环境松动和杭州政策微调,二手房成交相对10月显著活跃。

而截至11月29日,杭州当月二手房成交3300套,预计11月成交总量会在3500套左右,相当于环比增长35%。


图表4:杭州市2021年1-11月二手房成交套数

1638330188496417.jpg

资料来源:杭州市房地产信息网、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。


杭州二手房月成交量3500套仍属于历史地位,离6000-7000套的参考值,还有一定距离。现在是稍微“喘了口气”,可能至少还需要4-5个月才能真正“恢复元气”。



二、本次市场底最快明年一季度到来



近年来,在房地产市场上,“政策底”和“市场底”的说法常被言及。


通常而言,如果房地产市场上成交量回暖和价格止跌两个指标同时出现,就可以确认“市场底”出现。  

将全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指数最低点的时点定义为政策底,代表政策开始转向,市场开始有所反应,跌势开始收缩。

将该指标重新回正(等于100)的时点定义为市场底,代表房价已经跌无可跌,此后开始上涨。

历史上,2008年、2012年以及2014-2015年已经出现过3次政策底与市场底。


图表5:2008年1月-2021年10月全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


1638330239905879.jpg

注:红色竖线为政策底到来,黄色竖线为市场底到来。

资料来源:通联数据,爱德地产研究院。



通过对政策调控区间和市场底部区间的分析,发现市场底的滞后时间在几个月至一年多不等。


图表6:政策底与市场底出现时间对比

1638330270581719.jpg

资料来源:公开资料、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。



2021年10月,政策大环境回暖,各地方城市结构性微调、纠偏,政策底已至。


那么根据市场底的滞后效应,综合考虑春节期间交易暂缓,本次市场底最快可能在2022年一季度小阳春期间到来,最慢则可能需要9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。



三、本次市场底部可能持续6个月至1年



回顾前3次市场底出现前后,均出台了强有力的救市政策。


2008年政策底后,全面救市政策纷纷出台,著名的“4万亿”投资强力带动房地产。

2012年政策底后,货币全面宽松,释放万亿资金。

2014年政策底后,降首付、降利率、降税费,40多城取消了限购。


图表7:3次救市政策分析

1638330315885221.jpg

资料来源:公开资料、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。


根据以上表格,可以总结出市场底持续时长与救市政策力度、方式以及救市持续时长均有密切关系。

  • 前期政策越严厉,后续反弹所需时间越长。2014年上半年,政策疯狂收紧,最严厉的国五条出台,许多二三线银行暂停房贷,期间房价同比下跌16.3%。后续经过一系列救市政策,历时15个月才走出底部,正式开启那一次“大牛市”。

  • 政策越密集,底部时间越短。如,2008年救市政策在2个月内密集出台,市场迅速走出了底部。2014年救市政策18月内陆续“投放”,底部时间也持续较长。

  • 救市力度越大,底部时长越短。如,2008年“4万亿”重磅救市,5个月便走出底部。


因此,本次底部何时反弹,主要取决于后续政策预期的力度是密集程度。


对比前几轮调控,本轮调控的严厉程度前所未有。 

个人购房首付比和降低贷款利率并未全面执行,很难像以往救市那样“力挽狂澜”。

房产税的巨大威力,仍然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,一旦“靴子落地”,必然带来新的冲击。

当前并无全面救市政策,更多是局部微调,房住不炒依旧被强调。因此市场在底部持续的时间可能比较长。


图表8:房地产市场底时间预测 

1638330366298219.jpg

资料来源:爱德地产研究院。


融资回暖要到年底,销售回暖要到明年年中,投资回暖则至少要等到明年第二轮集中土拍了。要等到房企这三大板块逐步走向正轨,才能走出“低预期”,走向“稳预期”。



四、市场底部如何求生?六大极限模式


1. 优质资产甩卖


为了度过现金流危机,部分房企通过甩卖物业等优质资产回笼资金。

9月20日,富力物业以不超过100亿元转让福良环球100%股权予碧桂园服务。

9月23日,花样年旗下的彩生活服务以不高于33亿元转让邻里乐100%股权予碧桂园服务。

11月1日,当代置业以6.93亿元转让第一服务32.22%股份予融创服务。


2. 美元债提前偿付

年内,21家房企美元债将到期,在多家房企信用评级被下调的背景下,10月份至今,中国已有多家地产商开始赎回公司的境外的美元债,以此维稳市场信心。


图表9:近期部分美元债回购

1638330417649825.jpg

资料来源:公开资料,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。

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11月,超20家房企进行了美元债的回购,回购次数超过100次。其中,中梁控股进行了25次境外债券赎回动作。


3. 股东个人资产投入


在融资环境尚未见实质性好转的背景下,各大房企加快了“自救”步伐。 

11月17日消息称,恒大暴雷前后,为维持恒大的流动性,许家印先后变卖香港豪宅,私人飞机等各种财产,给恒大输血70亿。

11月14日,融创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将4.5亿美元自有资金以无息借款形式提供给集团使用,以支持集团经营发展。

11月9日,旭辉集团公告称,大股东林氏家族将至少认购2.22 亿新股,合计约8.87 亿港元,同时表示必要时再投入7.86 亿港元进行全额认购。也就是说,林氏家族会以认购新股的方式向集团注资。

10月,当代置业控股股东张雷和公司总裁张鹏有意向给集团提供约人民币8亿元的股东贷款,预期于两至三个月内完成。

9月,富力地产公告,大股东李思廉和张力拟向上市公司提供80亿港币的资金支持,以应对短期内到期的债务。


4. 股票回购,股东增持 


市场艰难的时候,信心比黄金还重要。

受集中供地、楼市调控影响,房地产行业股价持续走低,越来越多的房企加入了股票回购、股东增资的行列,开启新一轮的“护盘大战”。


图表10:近两月房企股东增持事件

1638330480905040.jpg

资料来源:公开资料,爱德地产研究院整理。

此外,还有不少房企大规模回购股票。据机构统计,2021年以来,已有包括华侨城A、华夏幸福、中国金茂、中国奥园等在内的超20家房企先后发布了股份回购或拟回购方案。

若将时间范围推进至2021年至今,则展开回购行动或大股东增持的房企数量多达50余家。


5. 组织精简,必要时裁员


今年无疑是地产低沉的一年,不少房企为了活过最冷的冬天不得不进行架构大调整。有人一觉醒来,部门没了。


10月底,阳光城再次进行人事调整及区域合并:上海合并成渝,浙江合并陕甘、云贵。

佳兆业撤销成都公司,人员划归西南集团;撤销北京公司,人员划归北京集团。

中南置地再次进行区域合并与整合,成渝区域与云贵区域合并为西南区域公司。

据不完全统计,仅今年上半年,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的房企有10余家,数量接近去年全年。

房企不好过,内部调整成常态,员工深有体会。

网传的一份地产行业裁员名单里,恒大、阳光城、宝能等房企裁员比例在30%-50%,当代置业、华夏幸福、荣盛、金科等房企裁员比例在20%-30%。


6. 未雨绸缪,警惕风险来临


相当一部分的优秀地产国企或民企,过往的经营步伐较为稳健,仍然要警惕可能的风险,未雨绸缪,必要时壁虎断尾。


典型事件就是万物云的紧急上市。当前资本市场上,物业管理估计大跌,万物云还没完全实现科技公司的华丽变身,却于11月紧急上市,可见万科是要为最后的寒冷储备充足的弹药。


总结


当前的地产调控前所未有,虽然政策有所调整,但是全面大宽松恐怕难以如期而至。

未来的市场底更有可能是调控成效的体现,而非政策救市的必然。

诚然,各家房企的悲欢并不相同,或咬紧牙关,或壁虎断尾。 

“市场底何时到来”也许是个伪命题。

可能当我们少一些大起大落的波动,多一些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理性的时候,才能真正走出底部,走向一个斜率向0靠近的新曲线。 



尾.jpg



Copyright © 深圳市爱德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粤ICP备07076347号
免费预约爱德产品演示
立即预约

关注“爱德研究院”

每天学一点不动产经营干货小知识

Copyright © 2021深圳市爱德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备案号:粤ICP备07076347号

免费预约演示

我们将通过电话与您联系,为您提供产品演示服务。

免费预约演示

请您正确填写联系信息,我们将通过电话与您联系,为您提供产品演示服务。

需求产品(可多选)

数智化运营管理
数智化业务管理
数据中台
*请阅读 《爱德数智服务法律声明及隐私政策》,我们不会将您的信息分享、售卖或交换给任何第三方公司作为销售推广之用。

预约演示

在线沟通

电话咨询

400-1123-968

关注微信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