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初,旭辉开出千万年薪找商业负责人,掀开新一波商业地产的掘金高潮。至此,前三十强房企中,没有发力商业地产、只专注住宅主业的开发商已经没有几家了。
你或许还不知道,长期低调的保利已经运营206个商业项目,三年内购物中心将超过60个、酒店要超过50个。
融创除了这两年知名度很高的文旅地产,其实商业项目已经形成了完备的“精彩系”商业体系。全线涵盖综合体商业、区域型商业、邻里型商业、社区型商业的四大商业产品线。
中海地产不仅仅是利润之王,还是国内最大单一业权写字楼发展与运营商,拥有42栋甲级写字楼,投资运营13家综合性购物中心。
为什么30强房企,都在发力商业地产?纯住宅房企快要结束了吗?转型商业地产的黄金坑与烂泥塘有哪些呢?
一、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产业和商业?
正如正荣商业董事长肖春和所言,部分开发商做商业地产往往是因为不得不做、或者被动在做商业。
特别是在一二线核心城市区,商住供地比例通常会超过1:1。北上广深,很多核心区域的纯住宅用地已经绝迹了。
以上海为例,虹桥机场附近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,密布着万科中心、恒大中心、富力中心、正荣中心、绿地新江桥城、万达广场等大大小小的十几家大型商办物业。很少新建住宅用地。
2018年上海共成交113幅经营性用地,面积增长9.6%,金额增长44%。其中宅地只有34幅,租赁地块成交35幅,商业地块44幅。宅地只占比30%,而且外环外的宅地占比近8成。
上海的今天就是二线城市的明天。
在普遍回归一二线的大趋势下,没有商业地产开发和运营管理能力的企业,越来越难以跨越入场的门槛,根本拿不到地。
人口高度聚集区的供地,以商办为主。郊区和外围项目,仍然或多或少都要带有商办类比例。而稀缺的住宅供地往往伴随着激烈的竞拍和高价地王的诞生。
地方政府需要的不仅仅是土地出让金和有效的供应市场,更需要相关产业内容拉动当地经济,形成竞争优势。
所以,房企的竞争,不仅是资金实力在升级,更是产业资源及运营管理的比拼。
二、地产转型的方向和出路在哪里?
行业总量到达天花板之后,每个地产老板都在日思夜想,转型的方向和出路在哪里呢?
直到多元化产业探索的先行者,万科开始收缩基本盘,地产老板们也纷纷意识到大多数的转型实践都是镜中花水中月。上行期,住宅主业还可以输血;但是下行期还这么无休止的失血,会拖垮主业的。
特别是万村计划叫停之后,行业里对长租公寓这一网红型产业的探索,也基本宣告失败。它难以承担起房企转型生力军的重任。
扫视全球,地产人发现最为主流、最为安全的转型方向还是商业地产,主要形式为社区物业、购物中心、酒店管理、办公楼管理。哪个领域都可以出现上市公司,甚至世界级的大公司。他们才是可以做大做强的业务形态,其他大多是业余爱好罢了。
仅以物业公司为例,全国上市公司14家,2018年至今已有8家物业公司上市融资。
部分物业公司的市盈率和市值都超越主业公司。彩生活的滚动市盈率是彩生活的3倍以上,碧桂园服务的市盈率则是碧桂园的6倍左右,绿城服务的滚动市盈率更是绿城中国的10倍以上。
绿城服务市值180亿元左右,而绿城中国市值只有130亿元左右。三年前,绿城服务上市时市值是61亿元,如今翻了三倍。
正如准备发力商业地产的华夏幸福在年报中所说,商业地产的持有和运营,是帮助企业穿越行业周期的重要法宝。
持有型物业和运营收入的占比越高,则抗风险能力更强,市盈率更高,更能赢得资本市场的认可。
未来的房地产企业将通过多业态发展,获取轻资产运营、土地增值和权益投资回报等收入,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。
或许正荣近年来的实践和思考,会给正在商业转型路上的地产百强带来参考和启发。
目前正荣位列中国商业地产综合实力&中国房企商业物业价值19强、中国商业地产企业成长性&中国商业地产资产运作能力10强。
正荣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发展质量的均好型房地产开发企业,持有运营的商业综合体已经有9个,三年内将实现20个。正荣已在上海、南京、福州、长沙、武汉、莆田等重点城市打造多座商业项目,已开业的包括全国三座正荣财富中心商场、正荣时代广场等,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全方位的商业资产管理体系。目前管理商业体量120万方,管理商业资产规模过百亿。
正荣产业创造性提出“七四五”发展模式,即整合七大城市运营产业集群、四大开发模型、五大运营服务。
正荣七大城市运营产业集群包括前沿教育集群、医疗健康集群、消费升级集群、品质人居集群、文化旅游集群、颐养康复集群、智慧城市集群—;
四大开发模式包括特色小镇、文化旅游、区域开发、城市更新;
五大运营模式包括园区运营、社区运营、教育运营、文旅运营、商业运营。
三、商业地产如何拯救住宅业务的?
土地是房企的战略资源,然而它却越来越少,越来越贵。
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以保障性用地和旧改用地为主,利润薄、周期长、竞争大。
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均价在2019年上半年同比上涨20%左右。
对于房企来说,大规模的土地持有,战略意义进一步上升。没有土地就意味着提前出局。
优质土地每年增值20%,而融资成本却在10%左右。整体而言,持有运营核心区域项目要比开发销售更划算。
华润置地2018年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9亿元,占公司净利润的25%。
龙湖集团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7.02亿元,占公司净利润的22.6%。
2018年,新城控股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收益28亿元,相较2017年同比增长209%,占公司净利润的23%。
合景泰富归母净利率的大幅提升至56%,也主要得益于出售附属公司及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。
商业地产资产增值带来的利润,已经是房企保障整体利润的核心手段了。
商业地产持有比例更高的公司,利润率更高,估值往往更高。雅居乐、金地、招商、宝龙、中海、金茂、万科,毛利率往往都在38%以上,远超行业31%的平均水平。
甚至部分中小开发商要靠商业资产变现和资产重估来保障生存。
四、转型做商业运营,思维和心态要如何转变?
从住宅转型到商业地产,对地产人的要求较高。
肖春和认为首先要有转型先见和组织概念。
地产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,转型势在必行。传统住宅领域能够给职业经理人的空间越来越小,谁先认识到商业地产的未来前景,谁就先人一步获得新的发展机会。当你对商业地产还没有感觉的时候,要服从组织要求,勇于尝试新事物。
其次要有快速学习能力。
住宅领域的开发,要求高性价比拿地、快开、快建、快回,都已经熟能生巧了。而商业地产投入长、收益慢、运营繁杂,要求管理者要快速学习核心的运营逻辑,抓住牛逼子才能不失控。
第三,管理和心态,都要有个大的转型。
开发商往往是甲方心态,工程、设计、销售都可以外包。供应商向你汇报,提供服务,你评审就行了。甲方有很强的居高临下之感和心理优势。
而商业管理更要有乙方思维,要服务好业主和客户。识别客户需求,提供有价值的服务。乙方总要兢兢业业、孜孜以求,还有点忐忑。
过去做住宅开发,资金管理颗粒度较粗,以亿元为统计单位。现在做商业地产,预算指标以元为单位。
正像郁亮所说,住宅项目的利润统计是以百万元为单位的,而商业地产的利润则是以分为单位的。
肖春和笑谈,自己这个董事长出差,都会思考再三,会根据决策事项需要与出行综合成本进行衡量。能省成本就要省,每一块钱都要扣。
五、商业地产的发展战略该如何定位?
开发商转型做商业地产,往往会有两种极端。
一是摊子铺的太大,太散、太虚。产业之间难以协同,难以找到盈利点和突破点。土豪习性使然,手握大把资金,各类创新业务都想试试。几个、几十个小目标都是小case。即使打造产业平台,引入资源方,投资孵化,也存在巨大的管理难度。
就像万科商业化早期,各类试水产业多大十几类。去年底,万科开始收缩基本盘,只聚焦物业、商业、物流、教育等少数核心产业方向。
二是创新项目作为配套,被管的太死。大多数房企的物业和商业都是住宅的配套内容,甚至财务没有独立,完全靠住宅业务养着。它们都没有独立发展空间,企业的整体转型当然没有开阔的视线和方向。
六、如何实现“被动产业不被动”?
肖春和认为,商业地产的发展战略要做好清晰的定位。
例如正荣布局的住宅、产业、资本三大业务板块,是平级架构,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支撑相互,各自独立发展。可进可退,可攻可守。
正荣的商业和资本板块已经上升到集团战略层面,不是二级子公司,更不是内部业务模块或者专业部门。
做大了可以独立上市,做实了可支撑住宅业务。既有较大的扩张空间,又能够扎根传统的业务。只要有能力,商业和物业本身就能够发展壮大,而不是深陷于传统业务的价值网,很难有出息。
同时,商业板块要作为核心业务板块的支撑体系,要把商业和物业做实。
商业运营能不能让资产增值?物业能不能让二手房多卖10%溢价?
要把产业本身的价值作为新业务的价值衡量标准,而不是把商业、物业、资产管理作为住宅产业的下属子公司,完全处于被动地位。
最后,探索类的产业要以合作为主,不是主业,不要用大力。7大产业、4大模式,5类运营,不可能都平均发力,必然有大量试水和探索项目。
七、起步期商业地产该注意的风险点有哪些?
肖春和认为,首先,看企业自身的实力,企业规模快速扩张期,要少持有。因为太多的资金沉淀,会拖慢企业扩展的速度。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,才能适度扩大商业规模。
其次,请专业人士来做运营管理,同时派遣高管、人事、财务等人员去学习。在选人用人方面,商业管理方面更偏专业型人才,总经理都要管的更细一点。这与住宅开发领域更看重管理型人才与资源整合型人才,有较大不同。
最后要特别评审拿地到规划期的商业定位,它关系到业态规划、招商成败,客群与利润,营销动作、销售分析、运维分析等,至少在管理中占有50%的比重。
总结
产业转型和商业发展,是每个均衡型和永续型房企必须要做的布局。
前十强房企的多元化转型,基本告一段落。
前二十强房企还正在进军存量领域的路上。
三十名开外的房企,或将赶上最后一波浪潮。
无论是主动,还是被动,存量市场将是房企们竞争的新赛道。
①榜单研究
▹净利率:谁的净利率最高?不是恒大,也不是中海,想不到是这家房企
▹权益乘数:深圳世纪大土拍:房企“冒死”拿地,就是这3道魔力在催命!
▹资产产出率30强:恒大融创都进不了的运营力排行榜,还不是一张废纸么!难怪运营总都不爱看
▹净资产30强:谁的家底最厚?上市房企净资产排行榜
▹净利润30强:2018年房企权益销售净利润排行榜
▹运营力评价指标:万科的运营能力,竟然进不了地产前10名,这不是瞎扯吗!
②趋势研究
▹战略趋势:精读30强房企年报,我们发现2019年10大战略趋势
▹风险大势:房企30强年报:2019地产新周期,如何看大势、判风险?
③对标研究
▹融创:与恒大、万科、碧桂园相比,融创强在哪里?
▹TOP3:恒大VS万科VS碧桂园,年报大战,各亮什么绝活?
▹万科VS碧桂园:一二线均衡派与三四线高周转,谁的年报更优秀?
▹保利VS融创:低调央企保利,高调民企融创,谁更厉害?
④个案研究
▹碧桂园:年报首用这个销售指标,给恒大万科出难题
▹新城:年报的15个指标,看透黑马跃升的秘密
▹旭辉:年报里10个指标充满经营哲学
请您正确填写联系信息,我们将通过电话与您联系,为您提供产品演示服务。
需求产品(可多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