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深度解读] 2000亿级房企如何建设数字神经网络?

日期:2019-10-15 00:00:00

为了有效把控现金流、盈利、资源运营效率和多项目并行的建设进度,某高周转标杆房企E企需要搭建投资收益的一整套指标体系,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,为各业务线的管控和推进提供标准和方向,从而保障E企全面运营的及时、准确和高效。

第一、搭建体系:查找问题、梳理框架、完善内容,建立标准化体系

搭建指标体系首先要根据E企的经营现状查找问题,结合业务、职能分工对现有指标进行梳理,再区分专业线、职能线来构建指标体系的框架,最后从各大业务及管理要点上识别、划分、归纳、完善关键指标,细化框架内容,最后形成标准化体系。(如图1)

图1  E企指标体系建设步骤

1. 查找问题:全面分析企业现状,为框架设计提供可靠依据

企业通常需要对决策层、业务线、职能部门展开多方调研,通过访谈和调查来了解各方对于指标的需求。同时,企业还要注意收集报表资料及相关信息,梳理现有指标情况,据此明确指标分布状态。这样,企业才能准确、全面地掌握指标现状,发现问题,为体系框架设计搭建提供可靠依据。

目前,E企的现有指标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:

(1)指标太“乱”:口径不统一且过于分散

指标太“乱”。一方面,指标口径不统一,数据获取难度大,同一个指标存在不同的命名、计算规则和统计口径,以及混淆使用等问题。E企在内部没有统一的标准化口径,系统提取数据时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口径的数据。另一方面,指标过于分散,缺乏统筹。

比如,业务部门需要查看各业务线的指标,但这些指标可能分散在多达几百份报表之中,没有统一的渠道查看指标全景。

(2)指标太“粗”:不具体、不细化

指标太“粗”。有些部门关注的考核指标在现有报表和线上数据平台找不到,指标依赖手工输入和统计,比如单一的去化率指标不够细化,缺乏长库龄库存去化率、加推库存去化 率等明细指标。

(3)指标太“平”:层次不分、职责不清

指标太“平”。一方面,指标不能按照业务部门和管理层级各自的关注重点和频次做区分;另一方面,由于经营指标的管理职责不同,核心经营指标由不同业务部门管理,指标报送关系及职责不清晰,没有明确界定指标如何报送、由谁报送, 难以统筹并形成体系。

(4)指标太“独”:各部门不能共享数据

指标太“独”。不同部门需要相互的指标数据,更多地还是采用针对需求、编辑文件、传输文件的方式,没有充分做到数据的共享。对于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充分共享的宏观经营指标和数据,也没有一个公共平台可以快速获取数据,从而 满足所有的部门应用需求。

另外,领导层查询、对标、绩效考核等企业战略管理层面的应用往往需要宏观指标,很多企业都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指标数据库来快速满足需求。

针对上述问题,E企急需建立标准化、共享化、多场景的 指标体系。

2. 梳理框架:2大条线、4大原则,构建指标体系的框架

E企对内查找问题的同时,对外则可以对标企业,借鉴其指标体系建设经验,为设计指标体系的框架及内容提供参考。指标体系框架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,构建时首先应从专业线、 职能线这两大条线切入,共计建立7项业务主题,50项业务子 主题。专业线的主题包括设计、计划、成本、招采、营销, 职能线的主题包括财务和人力资源。(如图2)

图2  E企指标体系职能线、业务线框架

其次,在专业线和职能线的各个子主题下,进一步细分重点管控的关键项,比如成本子主题下又设立成本测算、过程管控和后期评估,每一项里面再继续设置具体的专业指标。E企在两大条线共设立指标超过600个,搭建起层次清晰、内容详实、指标细化的体系框架。

另外,在实践时还要把握以下4个基本原则:

系统性:充分承接整个集团战略目标,形成以战略目标为核心的指标体系,指标间有清晰的关联逻辑,有效促进战略执行。

全面性:全面覆盖E企管理相关因素,比如经营发展、投资回报、成本管理、营销管理等方面,推动整体优化运营。

结构性:以数据和信息为基础,将指标划分为决策层、管理层、业务/执行层,形成相互支撑的结构。

差异性:根据不同的业务载体,如集团公司、区域/城市 公司、项目公司,有针对性地建立高匹配度、可落地的指标体系。

3. 完善内容:补充、完善关键指标内容,优化指标体系

E企在建立指标体系框架后,还要对关键指标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,进一步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。E企梳理出开发指标超过400个,然后对营销线、计划线和招采线的指标进行了优化和补充。

在营销线上补充了签约金额达成率(签约金额/签约金额目标值),用以区别现有反映业务的签约金额预算完成率(签约预 计完成值/签约金额目标值),用于全年业绩管理与考评。借鉴行业对标,从库龄、业务流程等分析维度细化了现有的库存去化率,增加了长库龄库存去化率、加推库存去化率等,从提高库存周转的途径实现资产效率的提升。

在计划线上梳理、合并了目前计划节点,补充完善了模块计划、专项计划等8个计划节点达成率,用以监控和评估计划节点完成效率。

在招采线上根据目前招采节点,增加了采购方案审批用时、标书审批用时、发表用时、商务谈判用时、招标总用时等20个流程节点用时监控的指标,为未来优化招采流程、建立标准化绩效管理体系和实现绩效管理系统功能提供基础。

第二、建立标准:刻画指标属性,规范业务语言

E企在建立了指标体系框架之后,接下来要为指标建立相应标准,统一并规范业务语言。指标的标准化可以解决指标定义不清、口径不一的问题。

图3  明确各项目阶段货值口径示例

以货值为例进行说明(如图3),在摘牌、取得预售证、定价会、开盘(推盘)到签约的流程中,要做到三点:一是,统一指标口径、划分统计范围和统计周期,避免部门在统计口径不一而导致指标失真;二是,对项目全周期的业务有清晰的定义, 避免项目各阶段的业务有重叠的情况;三是,严格设置计算公式和规范取数来源,避免各部门间同一指标的数据不一致。

1. 定属性:具体刻画指标,明确指标属性数量、定义、值范围

指标属性是对指标的具体刻画,分为基础属性、业务属性、管理属性、技术属性4大类、共16个基本属性。完整的指标属性数量、明确的指标属性定义和规范的指标属性值范围,是指标标准建设的重要基础。(如图4)

图4  E企指标属性归类框架

其中,基础属性是指标的唯一性识别属性,用于规范化区分各项指标;业务属性描述业务相关内容,概括指标所涵盖的业务概念、范围、计算关系等;管理属性是指标管理方面的描述,用于明确指标的管理适用范围,说明管理标准依据;系统属性也称技术属性,用于描述指标技术方面的内容,说明数据指标在系统上的具体来源、类型及与其他指标项的关系。

2. 分级别:具体描述指标,对4类指标属性进行分类

用“签约金额”指标为例,通过上述4类属性对其进行具体分类描述。

比如,基础属性的指标编号设定为4001,指标一级分类为专业域,指标二级分类是营销主题,指标三级分类是销售管理,标准化指标名称是签约金额,指标常用名为成交金额。

业务属性中,其业务定义是在统计期间内满足签约合同认定条件的净签约金额,用于反映E企销售能力;计算公式为∑(满足签约条件的房间金额);指标口径是满足签约额认定条件的净签约金额;指标分析维度包括时间、组织、项目、业态;计量单位是元;指标精度为小数点后两位;指标类别属于基础指标。

管理属性中,指标分级为决策层;以天为频率;指标适用范围是E企内部管理;主责部门是市场营销中心;标准来源为内部,没有外部参考标准。系统属性中,关联数据项是sign_amount;数据类型为数值。

第三、应用指标:掌握2个关键步骤,形成立体化的应用体系

E企在指标应用时要把握两个关键,第一是识别和突出核心指标,第二是将指标按照关注和应用的部门、强度、频率等划分层级,形成立体化的应用体系。

1. 识别:围绕价值目标,突出核心指标

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虽然侧重点不同,但其核心价值目标基本相同,比如投资价值、股东回报,这些是企业经营所依据的价值判断和最终目标。E企需要围绕价值目标,进一步识别和把握核心指标,在实践中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。

一方面,围绕E企价值进行拆解,找到驱动价值实现的核心指标,并提取、固化,作为指标应用的核心内容。比如, E企围绕股东回报的价值目标,以EVA、ROE为核心,提取出收入增长、营业利润、资产效率及未来预期4大类核心指标。每一类核心指标又细分出子指标,比如收入增长指标细分为物业销售、租金、持有型物业运营收入等。

另一方面,各类核心指标还要根据使用强度进行区分,比如分为高频率查看指标和低频率查看指标,以保证具体应用和执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。

2. 设计:规划指标体系结构,应用指标层级化、立体化、 全景化

指标体系本身就具有纵向的层次结构,再与横向的决策、管理层级相匹配,就能层次化、立体化、全景化地应用指标。指标应用一般可划分为三级:

一级指标为规划发展类,对应集团战略决策层,如运营能力、融资能力、盈利能力等,重要的一级指标下还可再设多项子指标。

二级指标为集团重点管控类,对应管理层。二级指标依据一级指标分解得出,如营业利润可分解为合理控制支出、合理降低资本成本,资产效率可分解为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提升库存周转率。每项二级指标可以下设多项三级指标。

三级指标为具体业务类,对应执行层,比如合理控制支出指标可分解为控制土地获取成本、控制建安费用、控制业务及管理费、优化税金及其他支出等。

第四、提供保障:明确组织职责,制定数据管理制度

E企指标体系的建设和应用还需要组织与制度提供支持和保障,才能保证指标体系的运行有序和执行到位。具体的做法包括两方面,一方面是确定相关组织的协同机制,明确各组织的职责与需求;另一方面是理顺管理流程,建立数据制 度作为支持。

1. 组织职责:明确相关组织的协同机制与职责

首先,数据管理委员会作为统筹方,负责统筹资源与预算安排,审批重大事项,例如发布、执行数据标准,改造系统等。

其次,信息部作为支持方,提供系统开发、改造等技术支撑,维护数据标准的流程和指标应用,执行测试上线工作。

第三,各业务部门作为使用方,提出新增、变更、落地 数据标准需求,负责本部门的数据标准编制、变更、解释与 培训工作,并根据业务实际对数据标准进行应用。

2. 管理制度:编制数据管理制度,理顺工作流程

数据管理制度框架分为政策、办法、细则三个梯次,标准化地规定数据管理的具体领域,各个数据管理领域内的目标、遵循的行动原则、完成的明确任务、执行的工作方式,以及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。

政策体系由数据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统筹,具体内容主要有明确数据管理的意义、目标、管理范围、原则、组织等。

办法体系由数据管理委员会负责编制,具体内容包括制定数据管理各领域的规章、组织与流程。

细则体系由各责任部门制定,各业务部门执行。具体内容是对某个办法进行细化,制定实际工作的技术规范、操作规程等。

总结

E企解决了体系搭建过程中指标“乱、粗、平、独”的问题, 遵循系统性、全面性、结构性、差异性的原则,从专业线和职能线的角度构建指标体系,并对营销线、计划线和招采线的指标进行优化和补充。建立指标体系标准,刻画指标属性,规范业务语言。识别和突出核心指标,将指标按照关注和应用的部门、强度、频率等划分层级,形成立体化的应用体系。 

责任编辑:吕娜

Copyright © 深圳市爱德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粤ICP备07076347号
免费预约爱德产品演示
立即预约

关注“爱德研究院”

每天学一点不动产经营干货小知识

Copyright © 2021深圳市爱德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备案号:粤ICP备07076347号

免费预约演示

我们将通过电话与您联系,为您提供产品演示服务。

免费预约演示

请您正确填写联系信息,我们将通过电话与您联系,为您提供产品演示服务。

需求产品(可多选)

数智化运营管理
数智化业务管理
数据中台
*请阅读 《爱德数智服务法律声明及隐私政策》,我们不会将您的信息分享、售卖或交换给任何第三方公司作为销售推广之用。

预约演示

在线沟通

电话咨询

400-1123-968

关注微信

返回顶部